一、《行动规划》制定背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白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2020年我市信用建设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的新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突出打造白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色和亮点。市政数局经过反复交流研究,不断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充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起草了《白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两年行动规划》,提出8项重点工程,共26项重点任务,努力打造专属于白山的信用金字招牌,用“信用”擦亮我市营商环境新名片。
二、《行动规划》的政策要点
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工程、保障机制五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两年行动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及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对标全国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进一步提高全市诚信自律和信用水平,着力改善全市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及秩序,营造公平良好营商环境,全面助力“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建设。
(二)工作目标。计划通过2年的努力,实现我市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信用制度成为全市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有力保障。到2022年底前,将我市建设成为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实现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在全省位次领先、全国位次靠前的总目标。
(三)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推动,社会共建。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二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定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力求实效;三是健全机制,保护权益。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坚决保护市场主体地位;四是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各部门、行业信用信息记录整合,搭建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应用;五是突出特色,强化应用。推广具有白山特色的信用产品和社会化信用应用品牌,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四)重点工程。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8项重点工程:一是信用制度标准建设工程。制定信用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21个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二是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和共享建设;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工程。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监管信息公示、联合奖惩、信用修复工作;四是重点领域信用示范工程。推进信用示范社区、信用示范街区建设和行业信用应用、重点经济领域信用建设;五是信用权益保护工程。持续监督信用应用合法合规和信用滥用情况,开展市场主体异议申述;六是信用促进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载体建设,加快发展信用经济,促进审批制度改革;七是诚信教育和宣传工程。提升全社会诚信教育水平和诚信文化水平,创新诚信宣传方式;八是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工程。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服务市场、信用服务产品。
(五)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调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体系监督。将综合监管、部门监管、行政监察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加强各领域信用监督,增强信息的共享;三是加强先行先试。鼓励全市各单位开展各类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的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开展重点领域信用管理创新;四是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健全信用建设工作督查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